理查德·福斯特: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进击丨企投会


(一)资本家应植根于创造性破坏

柯达相机曾引领全球风潮,但后来诺基亚推出了一款带有摄像头的手机,大家使用后很快就不再需要柯达相机,更不需要柯达胶卷。

2006年在“标准普尔500榜单”上的80家美国公司,到2016年,有继续留在榜单的,也有被踢出的。

根据统计发现,那些幸存的企业或者后来居上的企业能够留在榜单里,是因为它们在原来的产品上进行了创新,或者是因为体制发生了改革。比如谷歌从私营企业转变成上市公司。我们发现,所有成长的企业都善于紧跟潮流,能进行破坏性的创造,不断实现改变。

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·熊彼特提出“资本主义的事实是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的供应源和新的组织形式方面的竞争。”

说白了,这是一种新市场格局的竞争。他认为,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事实,每个资本家必须植根于此。


(二)大公司的坍塌源自一群小公司的挑战
在西方童话中,大卫与歌利亚的对抗是一种竞争模式。它放大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作用,寓意是面对挑战,个人应该敢于直面,不怕困难。

但在企业界,小人国对抗格列佛才是更为恰当的比喻。大公司相当于格列佛,小人国则对应着小公司。

竞争往往不是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单挑,而是一群小公司不断挑战大公司,从而获得市场份额,最后成为大公司。来自小公司的竞争从各个方向出击,继而击倒眼前的“庞然大物”。


(三)看到整体才不会一叶障目

创新开始于边缘,这就决定了创新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在最高统治者或管理层。与上市公司相比,非上市公司就是所谓的边缘。

中国目前有3195家上市公司,但边缘化的非上市公司有17万家之多。这种情况下,每一家上市公司都面临着54家非上市企业的竞争,这样的竞争情况比美国更加白热化。

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,非上市企业比上市公司的扩张速度快三倍。如果企业要在未来走得更远,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非上市公司的潜力,如果眼里只有上市公司,就可能会因为一叶障目而对市场情况的判断产生偏颇。


(四)问答

对于中国企业、企业家,甚至是企投家来说,创造性破坏带来哪些启示呢?我们一起来听听福斯特教授的解答。

问:就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,你觉得什么时候应该去破坏,什么时候应该去创造?

理查德·福斯特: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。我觉得,作为企业家,如果在你的企业经营中,发现一些业务已经停止增长,你的团队领导已经没有创新思想时,就应该采取变革。在变革时,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或团队帮你实现变革比变革本身更重要,这就是创造性的破坏。


问:针对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或者企投家,你有什么忠告吗?

理查德·福斯特:做企业家很难,做企投家更难。如果我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,我会想办法跟长辈交往,我相信长辈的经验和思想能帮年轻人迸发更多的新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