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会好吗 | 尤瓦尔·赫拉利的回答
在今天,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。无人驾驶汽车、语音助手、智能监控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的同时,也有新问题产生:人工智能普及后会导致大部分人失业吗?
《对话最强大脑|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》作者李大巍用了2年时间,对话12位精英。面对这一问题,《人类简史》作者、未来学家尤瓦尔·赫拉利这么回答。
人工智能会让很多人“下岗”,终身学习是唯一解药
本文节选自近期热门推荐书籍——李大巍《对话最强大脑|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》
问-李大巍、答-尤瓦尔
问: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类、替代人类吗?
答:当然有可能。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上,表现得比人类更出色。
例如,在无人驾驶这个领域。人工智能驾驶相对人类驾驶员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。每年全球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30万,是死于暴力、犯罪、战争和恐怖主义的人数总和的两倍。而这些车祸大部分是由人类的错误造成的,有些人在开车时睡着了,有些人开车发消息,有些人喝了酒。
而人工智能不会犯人类的这种错误。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在开车的时候睡着,不会酒驾。
而且人工智能还有更大的优势。在无人驾驶和其他环境中,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两项优势是连接能力和更新能力——迅速高效地获得更新的能力。
问:这种大部分人类失业和技术导致的集权最终会指向什么?
答:这些过程的最终结果会是,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新的阶级兴起——无用阶级,就如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新阶级——城市无产阶级,即工人阶级。而20世纪的大部分经济政治史,都围绕着这个新工人阶级的恐惧、希望和问题。这种无用当然不是从父母、朋友、孩子的角度来看,而是在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是无用的。
问:难道没有解药和出路吗?现在不仅中国,全世界都在讨论教育创新,教育会是终极解药吗?
答:我很同意你的观点。
在历史上,生命常常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。在第一部分,你不断地学习。你获取知识、技能,甚至是人格、身份。然后在第二部分,你主要运用你的知识、技能和人格在就业市场上工作。但这种模式已经跟不上变革的步伐了。
当你15岁、20岁的时候,你的整个生活就是改变,你不断学习,不断改造自己。但当你40岁、50岁的时候,你就不再喜欢这些改变,更不希望每10年就有一次这样的改变。人类能够适应现在的新形势,每10年重新学习知识改造自己吗?
我们必须马上开始考虑这个问题,因为我们在2017年的校园里教小学生什么内容、教大学生什么内容,都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在2040年拥有一份工作、拥有必要的技能。
问:技术会决定我们人类的未来吗?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?
答:技术从来不是决定性的,以往也不是。技术在我们面前铺展开很多条可能的道路,但却不会决定我们该走上哪一条。
回首上一次技术革命——19世纪的工业革命,你会发现火车、电力、收音机等发明没有决定任何社会系统、经济系统,也从未决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。工业革命中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、社会主义社会或者是法西斯社会。人们把相同的科技用在不同的地方。21世纪的技术革命也是这样的。
人工智能必然会完全改变人类生活、社会环境、经济结构和政治体系。但是怎样改变呢?有如此多的不同路径,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该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。如果我在这里讨论的某些东西让你感到恐惧,现在你还有机会做出改变。
“这个世界会好吗”
李大巍《对话最强大脑|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》
“这个世界会好吗?”
100年前,前清民政部员外郎、学者梁济向儿子梁漱溟抛出这个问题。在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的儿子回答说:“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。”
“能好就好啊!”梁济说吧离开了家。几天后,梁济在北京积水潭投水自尽,用这种方式向旧世界告别。1980年,美国汉学家艾恺来中国专访梁漱溟。连续两周的访谈后,艾恺将他们的对谈录音整理成文,译作英文。这本对话的标题便是:“这个世界会好吗?”
100年后,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,让人深思。
作者李大巍用了2年时间,对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·J·金萨特、《失控》《科技想要什么》《必然》三部曲作者凯文·凯利、《人类简史》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等12位精英进行了深度采访。
此书从“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?”这一问延伸开,主要关注当下的一众热点问题和前沿趋势,如区块链的前景、人工智能的未来、虚拟现实、“灰犀牛”、财政和货币政策、传统零售业的转变、中国在未来经济中地位等。